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 文章详情页

钻研科学葡萄培育技术 助力紫色地带农业发展

---记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振平研究员

文/胡月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6月9日,习总书记再次考察调研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时指出:“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产区品牌对葡萄酒很重要,宁夏要打响产区品牌…”。“宁夏葡萄酒产业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了解了宁夏的葡萄酒产业也就了解了全国的葡萄酒产业…。假以时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宁夏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更坚定了宁夏党委政府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信心。

宁夏葡萄酒产业起步于1982年,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5余万亩,占全国1/4。现有酒庄211家(其中,建成酒庄101家、在建酒庄110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

然而,在2004年8月,当国际葡萄学大师、国际葡萄整形合作研究会会长、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高等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高等研究所所长Alain ﻪCARBONNEAU教授考察宁夏葡萄产业时指出:“宁夏贺兰山东麓所有葡萄园管理一般,葡萄酒仅为法国普通日常饮用酒,但宁夏葡萄产区发展潜力巨大,必须在栽培上下功夫,需经十余年努力,必然会获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先后获得1000余项国际大奖,已成为宁夏耀眼的“新兴地标”和“紫色名片”,也成为宁夏对外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宁夏葡萄产业获得如此骄人成绩,离不开宁夏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一位甘愿扎根西北、不计荣辱、无私奉献的留法葡萄学博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夏葡萄产业(栽培)技术体系原首席王振平研究员。

潜心研究大胆探索 成为葡萄产业指路明灯

王振平,1965年10月出生于陕西绥德,留法葡萄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十届委员会委员、银川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科学家。王振平博士2004年2月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在宁夏大学积极组建成立我国首个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从事葡萄栽培与酿造的重要创新平台;积极组织申请设立“葡萄与葡萄酒学”硕士学位点,使宁夏大学成为我国第二家具有“葡萄酒学”硕士招生资格的高校;积极向宁夏党委政府建议,成立我国唯一厅级葡萄产业发展局;积极倡导发展酒庄酒产业,避免“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两张皮”问题而影响葡萄酒品质的稳步提升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美誉度;组织编写《宁夏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管理制度》,成为评选列级酒庄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成为引导葡萄酒庄走科学种植、个性酿造、发展定位的“指路明灯”;他带领研究生所酿造的“兰一”、“兰山骄子”、“昊苑宝石红”等品牌葡萄酒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极大地鼓舞了研究生们的学习热情;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8项。

王振平博士针对我国酿酒葡萄冬季冻害严重、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土地资源浪费、园貌不整、果实品质良莠不齐、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所酿葡萄酒与当地优质“风土”条件极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彻底解决酿酒葡萄冬季葡萄根系冻害问题,并构建了 ﻪ“贺兰山东麓葡萄种在哪里—如何整形修剪—如何精准水肥管理—如何利用水分胁迫和外源刺激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栽培技术创新体系,明确了贺兰山东麓冲击扇沉睡千年的荒漠为宁夏最佳酿酒葡萄种植地,为宁夏酿酒葡萄种植空间发展指明方向,变荒漠为绿洲,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ﻪ挂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技术升级和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成归来扎根宁夏,科学创新走出困境

2004年2月王振平博士学成回国后,针对葡萄根系冻害问题,系统地研究了酿酒葡萄抗寒栽培技术。首先,过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种引进及‘蛇龙珠’亲缘关系研究,优选出适合宁夏栽培的抗寒葡萄砧木和酿酒葡萄品种,首次研究了‘马瑟兰’在宁夏贺兰山的栽培特性,为‘马瑟兰’葡萄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了提供理论依据,并揭示了‘蛇龙珠’的亲缘关系,解决了困扰我国100余年的“蛇龙珠”的来源问题。其次,揭示了造成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低产的真正原因是葡萄根系冻害问题,在葡萄根系不受冻害前提条件下,酿酒葡萄可增产53%,且葡萄果实糖分、单宁、花色苷等有效成分均有所提高;研发出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不下架埋土栽培技术;获得了有利于节水节肥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部分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初步探讨了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抗寒性的影响和提高酿酒葡萄抗寒性的肥力基础与营养调控。该系列研究彻底解决了葡萄冬季冻害问题,使宁夏酿酒葡萄走出困境,获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助力宁夏葡萄产业发展

从2008年起,王振平博士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提升领域。

首先,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矮化整形方式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全面阐述了不同矮化整形方式对蛇龙珠葡萄栽培生理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采收期葡萄果实可溶性总糖、有机酸、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1.08%、15.21%、116.74%、91.82%、11.68%,极大地提高了所酿葡萄酒的品质和耐贮性,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矮化“厂字形”和矮化“倒L” ﻪ整形有利于提高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获得了可提高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品质、简化埋土防寒程序、降低埋土防寒成本的整形方式。

其次,系统地研究了酿酒葡萄需水需肥规律及优质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建立了一整套可研究水分胁迫对酿酒葡萄栽培生理和果实品质影响的实验体系,全面了摸清了‘赤霞珠’、‘霞多丽’和‘玫瑰香’三个代表性酿酒葡萄品种的需水需肥规律;获得了‘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植株不同器官干物质及各种矿质元素积累规律;探明了不同灌水量对风沙土矿质元素的淋洗规律;筛选肥料5种,制定水肥管理技术2套,较传统栽培提高葡萄果实糖分19.20%、单宁36.12%、节肥45.13%以上、节水57.4%以上;揭示了有利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最佳土壤为贺兰山东麓冲积扇灰钙土土壤,为大力开发贺兰山东麓大片冲积扇荒漠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宁夏所获1000余款国际大奖葡萄酒约95%均来自于这片产区,充分证明了该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目前累计开发种植酿酒葡萄30.42万亩,占宁夏总酿酒葡萄61.82%,土地增值达90多亿元。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占当地农民收入1/3以上,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成为贺兰山东麓靓丽的风景线和银川市的生态屏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

然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花色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子机制,为科学利用水分胁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明确了适度水分胁迫控制葡萄营养生长,诱导叶片糖分向果实转运,有利于提高葡萄抗逆性(抗寒、抗旱)和果实品质;摸清了葡萄果实甲氧基吡嗪代谢规律,获得了降低甲氧基吡嗪含量的水分管理措施,降低了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的青草异味,提高了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品质。制定节水栽培技术7套,较对照节水28.30%。

最后,通过系统地研究不同外源刺激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初步探明了葡萄果实白藜芦醇生物合成规律;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EBR、6-BA、Brassinolide、ETH和ABA等植物激素对提升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白藜芦醇、花色苷等)的调节机制;明确了灰葡萄孢、乙磷铝、木醋液、生物活性水和酵母多糖等非激素类物质对酿酒葡萄品质提升的作用机理;获得了11项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外源刺激栽培技术,为科学利用外源刺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他针对宁夏耕地资源不足和干旱、盐碱等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子,应用根域限制的原理,构建枸杞规避盐害的新型农艺技术体系,将千百年来都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的盐碱荒地变为品质优良、经济高效的林果基地,使盐碱荒地鲜食葡萄亩产达到1000 ﻪkg以上,枸杞干果亩产达200 kg以上,为非耕地利用开辟新途径,对移民新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

清澈的爱 为葡萄 为农民 为祖国 也为世界

“让宁夏贺兰山东麓冲积扇荒漠变为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在宁夏大学创办葡萄酒学院和实现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不下架免埋土栽培”是王振平博士的三个心愿和奋斗目标,令王振平博士倍感欣慰的是前两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目前他正带领研究团队开展酿酒葡萄不下架免埋土栽培技术研究,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为实现第三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王振平教授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祖国农业科研事业三十多年。多年来,他的科研足迹遍布我国多个葡萄产区,为当地农民和企业指导葡萄生产和产业发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研究成果真正惠及到人民生活中。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攀登科技高峰、攻克技术难关,让科技支撑生产力发展,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3550235802@qq.com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j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