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资讯 > > 文章详情页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8期及39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近期,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的“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8期及39期专题活动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五位演讲嘉宾用深入浅出的讲述,分别带来了南极天文观测、小行星防御、星系研究和航天、天文学的不同角度,展现了科学家对宇宙的不断探索。随后39期的演讲嘉宾,为观众带来了天文学和诺贝尔奖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38期演讲嘉宾 | 拍摄:Vphoto

39期演讲嘉宾 | 拍摄:Vphoto

约150位热爱科学的观众在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演讲,观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行业的观众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踊跃与演讲嘉宾互动。

在名为《南极的星星“不眨眼”》的演讲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队长商朝晖分享了在南极执行天文科考任务的故事。“这次去南极,主要是在冰穹A安装一套天文台址自动测量设备。这里远离光污染、红外波段背景低、大气干燥亚毫米波透过率高,而且大气清洁稳定视宁度高。通过这套设备获取的数据,我们证明了冰穹A拥有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未来可以在这里进行更多的天文观测和研究。

演讲嘉宾商朝晖:《南极的星星“不眨眼”》 | 拍摄:Vphoto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为我们带题为《如何开启你的天文梦》的演讲。在天文学家眼中,浩瀚的宇宙中,近到几十公里的流星雨,远到100亿光年外的类星体,都是他们所关心的目标。虽然地球只是宇宙中一个暗淡的蓝点,但人类的智慧却让我们有能力看到宇宙边缘的震撼。可能与大家所想的不那么相同,天文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更多会用到数学和物理的方法,而少了每日浸泡在星空下的浪漫。“天文学不只是看星星,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更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持之以恒去探索这个神秘的宇宙。

演讲嘉宾朱进:《如何开启你的天文梦》 | 拍摄:Vphoto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李明涛的演讲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防御小行星》。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灾难片中的常见情节,许多人认为它离真实生活很遥远,或者认为人类的力量无法抵御这类自然灾害。实际上,小行星撞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潜在灾难性威胁,行星防御应当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长远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开展小行星防御,李明涛的回答是:“面临危机时,国际合作非常重要,但做好自己尤其重要。中华民族的未来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演讲嘉宾李明涛:《我们为什么要防御小行星》 | 拍摄:Vphoto

在名为《星系也会“吃”东西,有的吃了还“吐”》的演讲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戴昱讲述了研究星系的故事。“我们天文人所研究的事情,等到真正发生的时候,人类很可能早就化为尘埃,而地球甚至已经随着太阳的衰老不复存在了。那为什么还要研究呢?因为好奇心。人类的寿命虽然无法与宇宙广袤的空间、漫长的时间相提并论,但人类的好奇和思想却可以恒久绵延。

演讲嘉宾戴昱:《星系也会“吃”东西,有的吃了还“吐”》 | 拍摄:Vphoto

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月球车与火星车》作者贾阳,带来了名为《1 2 3···∞》的演讲,分享了航天科学家成长中的故事。“科学研究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的桎梏,努力突破不存在的藩篱。数学本不存在,但人类从1、2、3开始,凭借着无穷的想象力,构造了一个无比精致的数学大厦。而中国天文和航天事业的美好未来,都需要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实现。

演讲嘉宾贾阳:《1 2 3···∞》 | 拍摄:Vphoto

在随后的特别场中,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带来题为《4年3次‘蹭’到物理学诺奖,天文学做对了啥?》的演讲。“天文学孕育了现代科学,这一古老学科发展至今依然生机勃勃。这一切都源于人类不断仰望星空、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

演讲嘉宾张双南:《4年3次‘蹭’到物理学诺奖,天文学做对了啥?》 | 拍摄:Vphoto

到场的观众反应热烈,不仅在每个演讲结束后踊跃举手向嘉宾提问。活动结束后,一部分现场观众留下来,就演讲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嘉宾深入交流。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了示范传播效应。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39期,有168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陈和生、王中林等知名院士。参与过演讲的科学家不仅表示了对项目的肯定,也积极推荐身边的同事参与科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同时,科学家亲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也树立了公众心中科学家平易近人的形象。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3550235802@qq.com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jmouse.com.cn